铸造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铸造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河间老人历时15年抢救白求恩

发布时间:2020-07-13 20:16:43 阅读: 来源:铸造厂家

近日,孙正开在家中展示他所制作的“白求恩在河间”图集。新华社发

白求恩,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今年11月12日是白求恩牺牲75周年纪念日。流逝的岁月,常常会湮没人们对于过去的记忆。然而,白求恩却从来没有从中国人的心里走开过。至今,还有很多人在用各种方式纪念他。河间市退休干部孙正开就是其中一位。

在过去15年间,孙正开一直在抢救、整理关于白求恩的史料,并且用文字、照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还原历史,使人们对于这位国际友人的认识更加清晰、丰满。

走访亲历者,还原被湮没的细节

“史料上公认的那些我就不说了,我只给你讲讲我的新发现。”提起白求恩,孙正开有说不完的话。这位河间市的退休老干部,过去15年间一直在搜集整理关于白求恩的史料。

诺尔曼·白求恩,一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把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贡献给了中国,其中有24天是在河间度过的。孙正开搜集和整理的史料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这24天之中。

“书上说白求恩用手接伤员的大便,一般人理解是直接用手去接,实际上并不是!”孙正开从白求恩在河间的房东薛金梅那里了解到,白求恩每天晚上查铺,薛金梅的丈夫都会跟着,帮他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类似现在“尿不湿”的一种纸,遇到需要方便的伤员,白求恩就拿出纸来叠成斗状,用手捧着,接完大便后,再用纸包好扔掉。

“过去的说法虽然突出了白求恩的形象,但也会让人存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吗?而今能挖掘到这样的细节,会让我们更加敬佩白求恩的专业。”孙正开说。

孙正开认为,之所以能挖掘到这样的细节得益于他走访了曾在白求恩身边工作过的人,以及和白求恩直接接触的人,因为他们是亲历者、见证者。

围绕白求恩的事迹搜集,孙正开先后采访了不下20人,还为其中9人拍下了视频资料。这些人包括薛金梅、被白求恩治好头疮的张玉生、在齐会战斗中帮白求恩抢救伤员的助手刘文同、亲历白求恩抢救伤员的刘庚申、遭遇日军突袭把白求恩扶上马并送到安全地带的高汝义父子等。

通过诸多细节和故事的再发现,孙正开说,白求恩在自己心目中更真实,也更有血有肉了。

——白求恩喜欢孩子和狗。他住进来时,薛金梅的儿子还小,白求恩逗孩子,把他高高举过头顶,小孩子一泡尿尿下来,白求恩头上、身上都是。薛金梅很尴尬,白求恩却不理会。

——这个高鼻深目的外国人乍进村时,村里的小孩子一见他就跑。但白求恩口袋里总装着一些糖果和饼干,见到小孩子,就送给他们,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喜欢上他了。他走到哪儿,孩子们就跟到哪儿。

——一位村民下田被镐头伤了脚,白求恩给他包扎治疗;一个小孩子得了口疮老不好,白求恩给治好后,孩子的父亲参加了八路军,牺牲在战场;一位老太太背着粪筐拾柴,白求恩上前帮忙,不会背筐就抱着走……

质疑挂嘴边,让史料经得住推敲

齐会战斗是白求恩在中国经历的一个重要节点,他把手术室建到了战场旁,连续工作69小时,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但就是这样一场战斗,却遭遇了“戏说”。

“有部电视剧拍摄的齐会战斗居然有山有水,简直是瞎编!”提起影视剧中不尊重历史的现象,孙正开的声音高了八度,他说:“一有山有水,整个齐会战斗的意义就没了,齐会战斗发生在平原,是八路军在抗战中少有的阵地战、包围战、大兵团作战,正因为这样,它才被国防大学收录为教学案例。”

与孙正开的看法类似,抗战题材文艺作品不尊重历史的现象也遭到了很多社会批评。有专业人士认为,文艺作品中“神化”、“戏说”频现,导致普通人意识中,已经混淆了文艺作品和历史真实的界限,甚至认为作品中的角色就是历史人物,以至于当被问及八路军抗战将领时有人列出了李云龙、雨来、海娃等虚构的人物。

对此,孙正开却认识清醒,也提醒自己在搜集整理史料过程中要保持客观理性。他说:“我的一个理念就是首先要真实,宁缺毋滥,不能误导了后人。”

某部关于白求恩的文艺作品中,曾经有个十七八岁大姑娘嘴对嘴为伤员吸痰的故事。孙正开采访到了当事人的弟弟高汝义,后者告诉他:“书上写那个姑娘很腼腆,不是那么回事,那是我三姐,村里‘三大疯’之一,我父亲、哥哥、大姐都是党员,我三姐受家庭影响,比较开放,觉得给八路军吸痰很正常,不在乎这些事。”

不过,在资料搜集整理中,孙正开也常常遇到令他苦恼的事,就是他采访两个不同的人,但讲了同一件事,并且都说那事是自己亲自干的。

齐会战斗后,白求恩进村为疏散的伤员做手术,遭遇日军围困,村民帮助他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河间市四公村,探寻此事的过程中,先后有两位老人称自己就是那位伸出援手的村民。

今年6月,89岁的四公村村民高汝义讲述了当时怎样从门缝里看到白求恩的马镫出状况,怎样扶他上马,怎么带他出村并找到护卫他的骑兵排,孙正开综合各种情况判断,这应该是真实的,但他依然提出质疑:“你当年为什么不说呢?”

“没把握的可以作为问题提出来,但绝对不能糊弄!”孙正开说,调查采访中,他更相信亲历者,同时,他也注重分析史料哪个更确切,对史料提供者的身份、学识以及与史实的关系进行综合判断。

抢救性搜集,不把遗憾留后人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离开河间5个月后,白求恩在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当时,孙正开尚未出生,他与白求恩的生命历程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然而,6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孙正开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搜集整理白求恩史料的道路。

1999年,坐落在河间市的冀中烈士陵园要重修扩建,年届退休的孙正开被抽调参与搜集史料。在此过程中,他先后采访了十几位将军,其中包括吕正操、廖汉生、孙毅等人。

“廖老,您那时候的照片、日记还有吗?”孙正开描述起自己采访廖汉生的场景——廖汉生冲他歪歪脑袋,瞪了下眼说:“你这个娃儿,那时候早晨起来都不知道中午还有没有命,集合号一响就上战场了,谁知道能不能回来,我哪有照片和日记啦?解放后条件允许了,但‘文化大革命’时早给我烧了,什么也没留下来!”

这样的场景深深触动了孙正开。他告诉笔者:“我听到这样的回答都会感觉有些遗憾,甚至会埋怨他们没留下资料,反过来,如果我这一代什么也不做,后人们会不会更加觉得遗憾?”

孙正开开始行动了。他采用了文字、照片、视频三种记录方法搜集史料,十几年下来,他已经先后更换了五六个照相机、四部摄像机、三台电脑。孙正开是技术兵出身,且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工作了十多年,调回河间后,曾先后在当地广播站、新能源办工作。

孙正开从搜集白求恩的史料开始,进而把搜集的范围扩展至抗战史料,乃至有关河间、冀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资料。

走进他位于河间市安定里社区的家,俨然是一间音像工作室,电脑、录像机、编辑机、打印机等设备齐全,各种音像资料和书籍摆满了一面墙。孙正开介绍,自己拍摄、收集的视频已经有几千个小时,照片近十万张。

虽然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可孙正开说话逻辑清晰,记忆准确,描述起一些亲历者接受采访的场景,惟妙惟肖,使人仿佛置身现场。他说,那些当年的亲历者岁数都比他大,这些人的时间、生命都进入倒计时了,如果再不抓紧,再不抢救整理素材,恐怕会留下永久的遗憾。

他说:“他抢救生命,我抢救他的史料。白求恩在中国,抢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我作为后辈,抢救关于他的史料义不容辞。”(记者 董立龙 通讯员 李世文)

德州西服设计

百色西服订制

雅安订做西服

江都订制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