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铸造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三场圆桌会议分享企业走出国门学蜜蜂生存法则

发布时间:2021-01-20 16:56:07 阅读: 来源:铸造厂家

闽南网2月13日讯 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未来互联互通、经济合作方面,有哪些可为的空间?

昨天下午2时起,三场圆桌会议继续举行,延续前天的模式,分成3个议题同时展开讨论。会场上,各方来宾观点碰撞,谈到精彩处,还有嘉宾赶紧拍下PPT留念。

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帕迪·塔那普拉(右一)在圆桌会议上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认为,超越传统的自由贸易思维,构筑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

在第三圆桌会议现场,天津聚龙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卫军,还用蜜蜂生存法则,勉励今后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作为东道主,泉州政府部门及大学的学者们,也分享了新时期泉州如何借助“侨”的资源,来建设海丝先行区。

【互联互通】

参与周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逐渐成熟

昨天会上,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晓星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同样离不开铁路的带动与引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以铁路为纽带,搭建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实现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流融合,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将会树立区域经济合作、互促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

陈晓星介绍,形象上而言,“一带一路”,像两条巨大的珍珠项链。沿线每个国家、每个港口,都像是上面的珍珠和宝石,要想熠熠生辉,港口一定要和铁路连通,将货物集散出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说,铁路和港口就是城市的孪生兄弟,不可缺少。

而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循序推进,中国以铁路“走出去”为平台,参与周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种条件逐渐成熟。但是,中国铁路“走出去”如何迈出第一步,如何走得稳、走得顺,还需要国家、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的协作配合,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实践。

泰嘉宾建议建克拉运河:一旦建成将成重要通道

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帕迪·塔那普拉,则说得更为具体。他的发言主题与开发克拉运河有关。他介绍,克拉运河是另一条和马六甲海峡邻近的运河,未来,一旦建成,将成为海丝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非常重要的通道。

他说,根据不完全统计,马六甲海峡非常拥挤,运载量非常高,是苏伊士运河的6倍。2009年,曾统计过,每年有7万多艘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预计到2020年,总的船只将超14万艘,达到最大程度的负载量。

在他看来,目前从中国不同港口出来的货物,很多经过马六甲。克拉运河,可以给印尼带来很大的好处。因为,马六甲海峡的入口,也是克拉运河的入口,可以造福沿岸东盟各国,在新海丝建设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迪的说法,引用了很多PPT及国外的研究数据,引起会场很多人的关注。与会嘉宾都认为,此次海丝国际研讨会作为一个平台,应该更好地利用起来,在会后进一步研讨。

【经济合作】

构建新的区域合作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认为,超越传统的自由贸易思维,构筑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

他觉得,要实现在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构建全新合作模式的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命运共同体概念融入建设进程,推动合作朝着政治互信的方向发展。第二,要在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进程中丰富双赢概念。第三,要关注以人员交流、增进人文合作为主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

打造中欧合作新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中欧海洋合作开启了伟大的历史机遇。中欧在海洋观、海洋政策和维护海上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共通性、共同性与共同利益,海洋合作完全可以成为中欧合作的新亮点。

条件成熟时,中欧还可共同创立“海上合作组织”,致力于海上秩序的共同维护,打造亚非欧合作的新版本。双边与多边协调推进、政策与理念相得益彰,有效管控分歧,成为中欧海上丝路合作的可行途径。

可催生航运需求

中远集团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白培军,在会上说道,从发展前景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他沿线国家如中亚、西亚国家和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不断升级深化。

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长期过程,为振兴中国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势必催生航运需求,有助于提升中国港航业的发展空间。比如,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构建开放融合、完整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中国的航运企业必须发挥综合优势提升以海运为依托的整体物流服务能力。

可在六方面重点与东盟合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则认为,东盟作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区域,未来,可以中国—东盟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战略抓手,以海洋经济合作发展、提升国际物流效率、航运通道建设与维护、关键港口城市合作、海洋科技研发与教育培训、海洋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为重点,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核心,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战略合作平台,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深化金融合作,从经济一体化向金融一体化迈进。统筹双边与多边、区域与次区域合作,再造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辉煌。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条件具备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建人说,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项庞大、持久的工程,中国与参与各国通过共建合作,将长期分享经济利益。

他说,东盟是中国的重要周边邻国,双方关系密切,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条件具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它以建设海上互联互通、加强海上合作为主线,配合政治、经贸、金融、安全、文化等综合领域的合作和互动,让沿线各国充分参与其中,共同分享成果,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打下牢固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一个分享】

国外投资 可学蜜蜂生存法则

昨天圆桌会议上,有一个小插曲。天津聚龙集团党委副书记孙卫军发言时,先卖了个关子:“我首先给大家加一下油。”孙卫军笑着说道,“加的自然是棕榈油。”

原来,天津聚龙集团是一家以棕榈油为主业的民营企业集团。他说,以前,棕榈油是产在非洲的,后来移植到马来西亚一带,最后才来到中国,刚好与海丝路线逆行。而作为商界的代表,这些年,他们一直努力率先“走出去”,到东南亚规模性建设油棕作物种植基地,果断启动企业国际化进程,最终又将棕榈油卖回到非洲。

孙卫军说,目前,该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已经有20万公顷的种植园和建设用地,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他们还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产业园区,希望能够汇聚更多的企业投身这一产业。会上,孙卫军分享了该企业的发展、管理,为中国部分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投资,提供一些经验。

因采用合作种植的模式,该企业在当地很受欢迎,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而且,他们还为当地建了幼儿园、小学、教堂、医院等,让当地更多的孩子有学上。这就是活生生的对接与交融。在管理方面,他们公司也融入当地,管理人员有中国的、原住民以及华侨,使企业稳定运营。

孙卫军举例,为何蜜蜂在地球上存活的时间可以超过1亿年,就是和周边环境共生共容。他觉得,未来,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也不要忘了社会责任,要学“蜜蜂生存”法则,与当地共生共容,才能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越走越远。

【泉州声音】

以“侨”搭桥 吸引侨资参与泉州先行区建设

“去年,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57.6亿美元,约占全市贸易总额的一半。”泉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刘曙庆认为,经贸往来,将成为海丝建设的重要部分。而未来,打好“侨”的文章,服务商贸往来,是非常重要的。

刘曙庆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求更加注重“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相结合,必然离不开“侨”和“商”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这方面,泉州将发挥重要的先行示范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以“侨”搭桥,以侨引商,我们要发挥侨的优势,高水平引商、引资,并提升服务业水平,吸引一批跨国公司来泉州投资,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园,助推侨商总部经济共同制。

第二,以侨引资,吸引侨资和外资参与泉州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争取海外泉商发起设立侨商银行,探索设立海上丝绸之路伊斯兰银行,打造伊斯兰金融中心。第三,以侨引智,吸引一批知识面广,熟悉国际惯例和运作方式的新生代侨领及高层次人才。

与此同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应构建互惠共生机制,改善国际营商环境。可以拓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新友城,并筹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侨商大会,发起设立海上丝路城市商会联盟,设立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等,进一步探索建立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法律合作,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简化人员往来、居留和营商的手续办理,构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经贸要双向对接 打造海丝生产价值链

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许培源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本质上是连接各国和地区的全球化经济网络。泉州要发挥华侨华人和“海丝”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重点面向东南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

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尤其是华商在参与建设、协助公关、舆论宣传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侨”为渠道,织就市场营销网络;以“侨”为中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侨”为伙伴,助力互联互通。

许培源还就具体事项提了许多建议。在泉州港建设方面,他建议,政府应该鼓励海丝沿线国家的侨商参与泉州港口和沿线国家的合作基础建设,打造海丝重要港口;在陆路交通方面,应该完善泉州五大港和机场的通道建设,推进吉永泉铁路建设,对接陆地丝路通道,形成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

同时,经贸是丝路建设的主轴。他认为,在投资方面要推动双向投资,打造海丝生产的价值链。如,泉州轻纺鞋服产业发达,可以在境外建设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链布局,打造海丝生产价值链。

另外,还可以与海丝沿线国家共建产业园区。在贸易方面,除了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还要实施服务贸易促进工程,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晋江陆地港,推动华侨大学在泰国建立分校,推广华文教育等。政府应注重海丝金融机构的招商,建立侨商银行,吸引新加坡等银行入驻。

打造文化优势上,许培源觉得,一要筹划海丝文化的旅游线路,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为主题,建设文化旅游街区,文化旅游线路,发挥丝路文化旅游的优势。第二,推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被誉为世界文化多元博物馆,可推荐承载海丝旅游的历史文化。三要搭建海丝旅游文化交流平台。

【嘉宾语录】

“海”不是天堑,是“纽带”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共同营造”。“海”不是天堑,不是屏障;“海”是“纽带”,是“桥梁”,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通道,通过“海”去连接世界,去探索未来。

编制海丝特色文化产业规划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

建议在国务院的统一协调下,建立七省联动机制,编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战略和实践两个层面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节点城市的特色文化产业。

提高合作向心力

——南部非洲华侨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庄斌官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产生强大推力,同时,人才、技术、资金等交流都将得到更大拓展,而且将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也将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合作向心力,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共赢的局面。

【会场花絮】

俄罗斯主持人讲流利中文 第一次来泉曾网上查攻略

昨天下午,圆桌会议(3)现场,主持人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卢金,一口流利的中文,让现场很多人甚是惊讶。

卢金是中国的老朋友了,常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宗教文化很感兴趣。不过,虽然走遍国内好多地方,却是第一次来泉州。抵达泉州前,他特地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泉州有著名的摩尼教、景教、妈祖信仰等。10日抵达那天,他特地让工作人员,一口气带他去逛了晋江草庵、天后宫、开元寺、海交馆、洛阳桥等好几个地方。

卢金还特地向海都记者打听《泉州宗教石刻》这本书。他说,这次行程太赶,没机会多参观一些地方,“有时间,一定得再来泉州一趟”。

华大志愿者 围堵校长合影

昨天下午,圆桌会议休会期间,10多位志愿者涌了过来,有的志愿者还把远处的同学都喊了过来,大家神情激动。原来,他们都是华侨大学英语系的学生,专程来当翻译的。得知华大校长贾益民也来参会,大家都希望能够和校长说上两句话。

一下子被热情的粉丝包围,贾益民乐意地和他们合了影。

据介绍,这次大会共安排了91名志愿者,来自华大的一共有65名,分散在会议的各个角落。每天,志愿者们清晨五六点就来到会场,一直忙到晚上12点多才结束。

昨天,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还表示,2013年,泰国上议院议长尼空博士被聘为华大荣誉教授时,曾邀约华侨大学到泰国办一所分校,目前这一事项正在进行当中,他们已将华大建泰国分校这一事宜,上报给国家相关部门,等待批复。(海都记者 陈丽娟 谢向明 文/图)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北京胃癌医院哪家好

广州治疗皮炎医院

石家庄中心医院地址

北京甲状腺医院在那